4253
出口擴張工業化的名詞是什麼?
出口擴張工業化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 幫忙解釋出口擴張工業化和舉例說明。
這是兩個名詞工業化是指第二級產業人數不斷增加
並逐漸超過第一級產業的過程。
所謂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就是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
伴隨著平均每人所得的提高
產品及生產性資源從農業部門逐漸移轉到非農業部門
特別是工業部門的過程。
換言之
如果我們把一個國家的經濟按其產值或雇用勞力分成農部門、工業部門及服務業部門
則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
我們可發現
在一個經濟發展愈落後的國家
如用平均每人所得來衡量時
即平均每人所得愈低的國家
其農業部門無論在其產值或雇用人數在全國總產值或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就愈高。
相反的
經濟愈發展的國家
非農業部門
特別是工業部門所佔比例愈高。
因此在一個國家追求經濟發展過程中
工業部門所佔比例無論是產值或就業人數通常愈來愈增加
可見經濟發展就是工業化的過程。
結果
經濟發展程度愈高的國家通常其工業部門所佔比例都較高
因此
一般就稱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為工業國家。
試舉最近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及就業結構
以證明前段看法。
如把國內生產毛額分成農業、工業及服務業三部門
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如緬甸、錫蘭、印度等三國
西元一九七七年農業部門產值佔國內生產毛額比例很高
分別達到百分之四十七‧三、百分之四十五‧五及百分之四十二‧四
但工業部門分別只佔百分之十一
百分之二十一‧六及百分之二十六‧九。
相反的
在平均每人所得水準最高的幾個西方工業國家
農業部門所佔的比例都非常的低
如美國、加拿大、西德、比利時等國在一九七七年分別只有百分之三‧三、百分之五‧一、百分之三‧三及百分之三。
然而工業部門所佔比例
卻分別高達百分之四○‧七、百分之四四‧一、百分之五七‧四及百分之四七‧三。
如以平均每人所得來衡量時
則緬甸、錫蘭及印度在一九七七年分別只有一一三‧一美元、二三一‧一美元及一五○‧六美元
可是同年那些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平均每人所得卻高達七、七三三‧一美元(美國)、七、三七五‧三(加拿大)、七、四八三‧七美元(西德)及七、四○一‧八美元(比利時)。
就以我國工業化的過程來說明
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民國四十一年當我國之平均每人所得只有臺幣一○、二二二元(按六十五年幣值計算)時
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淨額比例高達百分之三五‧九
而工業部門(包括礦業、製造業、公用事業及營造業)只佔百分之一八。
可是到了民國五十五年
平均每人所得提高到臺幣(按六十五年幣值計算)一九、七五二元
農業部門產值所佔比例下降為百分之二六‧二
可是工業部門卻上升到百分之二八‧九;到了民國六十八年估計平均每人所得已達臺幣四八、九五七元
因此
農業產值所佔比例更急速下降
只有百分之一○‧五
相反的
工業產值之比重快速上升
高達百分之四六‧一。
這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的改變
從以農業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過程
即一般所稱的工業化。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53
留言列表